close

[流浪分享]台灣的除役與廢棄車站,拜訪過幾個呢? ─ 東台灣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當台灣車站跑遍之後,就想看看那些曾經是車站的地方了~


 

久違的旅行系列...說真的這系列還不知道怎麼下手比較好,因為實在太多了啊

 

先前都是以景點為主題,介紹當時旅行所前往的幾個地方,不過其實我開始旅行時

 

多半是以搭火車之後,再轉搭公車,或以車站為中心來去尋找景點的,所以其實車站為主題或許比較適合

 

總之呢,在一邊尋找該用何種方式來介紹時,就一邊來分享過去曾經旅行造訪的地方吧~

 

這篇要介紹的,是近幾年開始跑的廢棄車站,或稱除役車站,台灣其實在過去有許多車站,目前已經沒使用了

 

有可能是因為路線的改變,或是像產業的沒落,車站就隨之沒落

 

而在台灣沒落的車站,有些命運很好,被改成公園或是觀光景點,尤以西部的居多

 

東部的或許也是因為地處偏遠居多,或是真的沒被重視,大多數的車站就被丟在原地

 

每當造訪這樣的車站,總覺得有無限的感慨,雖然可以感覺到時光的停滯,但也令人覺得有些悲傷

 

明明是曾經服務過當地人的車站,最後的命運卻是被丟著當廢墟

 

在旅行的階段,我很喜歡造訪過往老街的戲院,因為那是當地曾經繁榮的證明

 

但同時也是已經沒落的象徵,因為這些戲院,多半已經剩下門面而已...

 

嗯,戲院的部分,將來有機會再來介紹,這次介紹的以東台灣我所拜訪過的除役車站為主

 

當然我沒辦法全部造訪,就以目前(2025年3月)我所造訪過的來介紹

 

同時也會附上我是如何到達的,給有興趣的人參考

 

順序的話,不分造訪年代,而是從北到南..呃,搭火車的話,習慣是說「順行」啦,這樣的順序來介紹~

 

1. 竹林車站(宜蘭)

竹林 (5).jpg

外觀保存得相當良好,因為這是存放在羅東林業文化園區之中,當然有重建過,不過應該是保留著當年的模樣

 

木造車站的外型,裡面雖然是有還原,但基本上已經用作展覽用途了

 

竹林 (3).jpg

里程牌,竹林車站是當年林業盛行時,運送木材的平地鐵路第一站

 

從這邊一路到土場站後,就改搭纜車類型的運送方式,送往太平山去,光看介紹就覺得是浩大工程

 

但很可惜沒機會親眼看到這樣的林業鐵路了

 

竹林 (4).jpg

車站內部,都變成展覽了,但還有放著林業鐵路的地圖可以參考...目前剩下的已經不多

 

非常可惜啊,我也只有造訪到了天送埤而已,土場是有經過,但沒有緣分下去參觀

 

竹林 (6).jpg

外面有休憩用的座椅,車站外圍其實都可以休息,還有整理過的火車讓人拍照

 

旁邊也有賣店,這邊比較特殊的是有賣許多的檜木商品,光是進去商店逛逛都可以聞到特有的香氣

 

值得去走走啊~

 

竹林 (7).jpg

羅東林業文化園區,個人是第二次去了,第一次只是匆匆地路過,沒有好好地逛完

 

裡面的佔地頗大,慢慢散步要繞完一圈也需要不少時間,但很推薦去散步就是了~

 

整理得很不錯,步道也很便利,貯木池裏面也可以看到許多鴨子與鳥類,相當愜意

 

竹林 (2).jpg

因為是當時林業鐵路的第一站,這邊也有火車的整備站,雖然現在也是變成展覽館了

 

裡面還有擺著當時的林業火車,供人觀賞

 

竹林 (1).jpg

貯木池非常地大,將木頭放在池中是為了避免蟲害以及發霉的樣子,園區大致上也是以這個池子為主要範圍

 

前往方式:羅東火車站下去,直接步行抵達,出站後右轉也有路可直通,這是當地的服務員告訴我的

 

車站附近也有不錯的早餐店,轉運站則是在後站,羅東算是宜蘭很熱鬧的大站了~

 

 

2. 天送埤車站(宜蘭)

天送埤 (6).jpg

前些日子蠻受歡迎的一個老車站,也是當時引起我的注意,但沒有機會去造訪

 

開始跑除役車站時才決定找個時間去,車站一樣是木造的模樣

 

站體是藍色的,頗為特別的一種色彩

 

天送埤 (1).jpg

仿製當年的列車時刻表,當然現在已經等不到車了

 

這邊雖然也是改作林鐵文創園區,但整體來說園區極小,我去的時候還有些地方沒有開放的樣子

 

也不知道是還在整建還是怎樣,總之...若是沒有搭小火車,繞一圈不用15分鐘就可以走完

 

附近沒有太矚目的景點,所以也不太容易安排...對搭公車的人而言啦~

 

天送埤 (2).jpg

以前的售票窗口,現在能看到這種的已經不多啦~ 有種懷念感

 

比較起現在都是面對冷冷的機器,以前這種低下頭可以跟售票員隊到面的窗口,還是比較有人情味

 

...同時也顯示出現代人漸漸不想跟他人互動的個性嗎?

 

天送埤 (3).jpg

裡面有保留一些像是當時的電器開關等等,當然已經不能用了,都上了相同顏色的漆

 

就當成是裝飾用品吧~

 

天送埤 (7).jpg

外面的鐵道當然也是後來才建的,這邊有停著一台小火車,當天去是有開車的,雖然我沒有搭啦

 

路線也是園區內安排的部分,繞一圈大概十多分鐘,不長,不過可以體驗搭小火車的感覺,小孩子都很興奮呢~

 

天送埤 (4).jpg

這隻狗大概也是這裡的居民吧,跟車掌非常地熟,火車開出跟開回來的時候都會到這邊報到

 

天送埤 (5).jpg

看了最近人家分享的照片,果然我上次去的時候還有蠻多地方沒整建好

 

改天有造訪宜蘭時,應該會再找時間去看看吧~

 

前往方式:羅東火車站→羅東轉運站→1792公車

 

不只1792,179X的幾乎都可以搭到天送埤,下車後會看到咖啡店,右轉進去就到了

 

外面的咖啡店也很不錯,外頭還放了座椅供人坐著休息,逛完園區剛好可以出來這邊喝喝咖啡

 

 

3. 花蓮港車站(花蓮)

花蓮港 (4).jpg

正確說來這車站不是除役,看起來就是還有在運作,只是已經沒跟外面的鐵路連線了

 

就只有在花蓮港裡面運作的樣子,因此這車站看起來並沒有太過破舊的模樣

 

花蓮港 (2).jpg

要不是有這個牌子也看不出來是車站...嗯,看起來也不是一般人可以進去的,有點可惜

 

當天外面又停了一台車,沒辦法好好拍照,更是可惜啊~

 

花蓮港 (3).jpg

以前的花蓮港車站並非在這個位置,而是在現今花蓮鐵道園區一帶,就是東大門夜市那邊

 

二次世界大戰時遭炸毀後,才在這邊進行重建,現在只供貨運使用...總覺得有點可惜

 

花蓮港 (6).jpg

車站前有座跨站的天橋,可以到對面的公園去,這一邊也比較能夠看到花蓮港車站的月台側

 

因為沒供外部使用,看起來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月台感

 

花蓮港 (1).jpg

天橋跨越過臨港的鐵道,底下就是花蓮港親水遊憩區,天氣好的時候這裡景色也很棒

 

但是...有點太熱了就是

 

花蓮港 (5).jpg

天橋下去左側就是鐵道,右側則是碼頭,這車站真的就是在港邊,跟台中港車站完全不同

 

是道道地地的港邊車站啊,因此才會覺得若能開放成一般車站,光是這個港邊景色,一定很吸引人啊~

 

花蓮港 (7).jpg

港邊還有個台灣最東邊的綠色郵筒,這裡賣店也有賣明信片讓人寄送

 

據說原本這郵筒是要廢除的,後來保留下來...但總覺得很可惜,並沒有特別把這邊打造成觀光景點啊

 

前往方式:花蓮車站→花蓮轉運站→1123公車到石雕公園下車後步行約20分鐘

 

但查了一下,1123已經停駛了,現在可以改搭308或311到門諾醫院站或附近的站再走過去

 

如前面所說,這裡並沒被規劃為景點,所以必須多走點路

 

花蓮近來真的被天災影響,許多公車也陸續改線或停駛,但個人是很喜歡去花蓮的

 

希望不要被政治影響,花蓮還是有很多值得造訪的地方啊!

 

 

4. 田浦車站(花蓮)

田浦 (1).jpg

這是已經被拆除的車站,目前保留的是後來重建的外觀...其實也就一個門而已

 

位於花蓮與吉安站中間的地帶,個人覺得廢棄了很可惜,因為這附近算是很熱鬧的市區

 

卻沒有太多的公共運輸可以前往

 

田浦 (4).jpg

當然這里程牌也是後來重製的,不過可以看到田浦車站剛好是在兩站的中間位置

 

東部有許多類似的車站都廢棄掉了,非常可惜啊,也讓許多車站間的距離拉長不少

 

田浦 (2).jpg

重建的售票口跟柵門,嗯...總覺得留這樣也沒什麼意思了

 

但可能覺得至少比連遺跡都沒有還好吧~ 這附近雖然是市區,但也是比較沒有什麼著名景點

 

喜歡散步的話,倒是可以沿中華路走到花蓮文創園區,再到附近有名的公正包子去用餐

 

田浦 (3).jpg

時刻表感覺只是寫個意思的而已,列的車站也很謎...

 

田浦 (6).jpg

這裡也是被列為文化園區,但是連個園區都沒有,說真的就一個門而已

 

旁邊是停車場,大概也沒多少人注意到這邊其實是車站的舊址吧?

 

田浦 (5).jpg

查了一下才知道,原來田浦車站原本是有保留站體的,後來也是因為天災吹垮,大概是過於老舊沒有重建吧

 

最後重建的形式就變成現在這樣,雖然很可惜,但就像剛說的,有總比沒有好吧...?

 

田浦 (7).jpg

這邊還倒著一株大樹,有可能是先前颱風造成的,都連根拔起了,有夠可怕

 

也難怪車站被颱風吹垮,好像不難理解啦~

 

前往方式:花蓮車站→花蓮轉運站→1139公車

 

1139也是唯一從花蓮到壽豐的公車路線,班次不多,所以才會說需要多走點路,光等車時間就可以走到下一站了

 

 

5.干城車站(花蓮)

干城 (3).jpg

封面的車站就是這裡啦~ 現在已經成為「初音驛生態公園」的一部分,說來好聽,其實也是丟在這邊的車站

 

從外面垂下的樹木氣根,就可以知道這邊真的沒在整理...旁邊的公園其實也......

 

干城 (2).jpg

居然不是叫做Hatsune啊,但還是覺得蠻新鮮的,雖然曾經稱為初音站,但是跟初音Miku是完全沒關係的

 

這裡最早是名為「初音停車場」,後改名「初英停車場」,再來改稱「南華車站」,最後才是「干城車站」

 

初音的名稱是因為附近有初英山,這裡則是登山的起點位置,故而命名

 

至於為何現在會做這個里程牌,我覺得就跟Miku有關係了吧XD

 

干城 (5).jpg

其實仔細看上面已經塗掉的四個框框,還是可以看見「南華車站」字樣的

 

為何不留著...真的是不解啊

 

這邊是吉安到志學站中間的位置,目前鐵道還是有火車經過,月台也還留著

 

就是沒有停靠而已,整個是荒廢狀態

 

干城 (7).jpg

扣除掉荒廢的部分,車站整體保存尚屬良好,但既然都改建成公園了

 

還希望這車站可以多加利用,作為展覽園區也好,總比丟在這邊沒人用,連拍照也只能拍外觀要來得有意思

 

干城 (6).jpg

柵門的部分保存也很好,這倒是蠻不錯的

 

要是我的話,會考慮讓這車站跟Miku聯名,當個代言大使一類的不也不錯嗎?

 

還可以促進這邊的觀光,畢竟有這樣同名的車站,也很不容易呢~

 

干城 (8).jpg

車站的另一端就是公園,然後...這邊的廁所全部都不通,所以不要想說來這裡上廁所,這是個沒有廁所的公園啊!

 

干城 (1).jpg

初音驛公園的外觀,有以前的干城車站招牌,彩繪的圖不知道為何有點詭異...

 

干城 (4).jpg

月台雖然過不去,可以遠遠拍攝,保存得很好...呃,應該說,就丟在那邊,沒有被破壞吧~

 

前往方式:花蓮車站→花蓮轉運站→1139公車

 

基本上跟田浦車站在同一線上,中間有吉安慶修院,再過去有鯉魚潭、池南森林遊樂區,其實是一條很有潛力的觀光路線

 

但就是班次太少了,要前往真的得先做好功課,干城站附近就真的沒有其他景點了,除非你要登山

 

 

6. 林榮車站(花蓮)

平林 (1).jpg

這個車站也是經過了一波三折,現在轉移到別的位置,這個位置留著的是當年的舊址

 

但已經沒有鐵路經過,所以就單純成為了公園

 

平林 (4).jpg

雖然寫著平林,但實際上是最早稱為「平林停車場」,後來因為地處林榮才改名

 

隨著鐵路的改道,建立了溪口車站,此站就因此而廢站了,而後來溪口車站也廢站,目前則是在新光兆豐農場旁邊

 

設立了林榮新光車站,是目前花蓮唯一的下挖車站

 

平林 (2).jpg

實際當年的林榮車站,站體應該是這一個,已經看不出任何車站的感覺,就是間舊的木造房屋

 

裡面也看不出來有什麼東西了,所以到底是不是真的站體,也不好說...

 

平林 (6).jpg

另一側,就在路邊可以看到的,若真的是當年的車站,那其實保存還算不錯的~

 

平林 (3).jpg

公園裡面有個模擬的月台,還有一台荒廢的自強號列車

 

不能夠進去,有點可惜,但若是可以進去,恐怕也容易被破壞,保管不容易啊~

 

平林 (5).jpg

實在看不出原本的林榮車站是怎麼樣,但老實說我更想去當年的溪口車站,那是一個下挖式的車站

 

可惜幾年前因為整建,就整個拆掉了,現在似乎連遺跡都不剩,非常可惜

 

平林 (7).jpg

不過林榮新光車站,也很漂亮,個人初訪花蓮時,就是搭到這個車站,外觀看不到車站站體

 

從背面才能看到式個下挖式的車站,裡面就像個秘密基地一樣,充滿神秘感,可惜這邊停的車真的不多

 

前往方式:光復車站→1122公車

 

搭車的公車站離火車站有一點距離,但是都在同一條路上,同一路線還有1121可以搭

 

林榮社區非常地寧靜,個人很喜歡這種鄉下感,可以搭公車到林榮,吃個牛骨牛肉麵

 

在散步到林榮新光車站來搭車,有多餘的時間也可以逛逛兆豐農場,這邊基本上空氣很棒,風景也很美

 

值得多花時間停留啊~

 

 

7. 舞鶴號誌站(花蓮)

舞鶴 (1).jpg

這個已經廢棄的號誌站,不能說是景點,根本沒有要管理的意思

 

但個人還是有點不滿,明明路牌都還有寫著,卻一點都沒有整理的痕跡,就這樣丟著

 

舞鶴 (3).jpg

位置其實不難找,若要去瑞穗牧場,就在前往的路上往旁邊走,經過一條小徑就到了

 

但是...即使是到了,也走不進去,若強行走進去,也難保裡面會有什麼...

 

外觀就已經是這樣了,雜草叢生,已經要將這個號誌站給淹沒

 

舞鶴 (4).jpg

原本廢站後還是有火車經過,但線路更改之後,這邊就成為了不需要的路線

 

因此就荒廢在這兒,遠遠拍攝勉強可以拍到入口,但鐵門是拉起來的

 

舞鶴 (5).jpg

站體感覺保存其實不差,但時在是埋得太深,雜草也實在太多,根本沒有辦法接近

 

加上這邊離舞鶴比較熱鬧的北回歸線界標有點距離,可能也沒機會建設,真的是覺得非常可惜

 

舞鶴 (2).jpg

台9線穿過隧道後,就可以看到這個路牌,右邊就是往瑞穗牧場,左邊的小路則是往號誌站

 

至於上面寫的Satokoay,則是舞鶴的掃叭石柱,也是個著名的遺址

 

舞鶴 (6).jpg

火車行經的隧道,裡面有乳牛的意象,挺有趣的,但這邊基本上沒人會用走的來

 

我走過來就被一隻蕭告窮追...老實說也習慣了,回程我就拿根樹枝準備...結果蕭告先跑掉了啊

 

前往方式:玉里車站→1137公車,搭到「馬立雲」站下車,對面的隧道過去就是

 

同一路線還有1142公車可以搭,班次較少,附近的話有北回歸線園區可以逛逛,旁邊的蜜香紅茶不錯,推薦!

 

我那次是從舞鶴號誌站走過去的,看地圖以為就一段路,但是...這一段都是上坡

 

走起來其實並不輕鬆,不過確實不算遠啦!

 

 

8. 大禹站(花蓮)

大禹 (1).jpg

站體跟干城站幾乎一樣,但是大禹站的字牌還有放在上面,而且還很清晰

 

不過這個站...該怎麼說呢,與其說荒廢,不如說被善加利用了,被當地居民拿去用啦

 

大禹 (2).jpg

旁邊的原本廁所以及柵門部分,都變成了資源回收站,堆積回收物的地方

 

前面也有居民種些盆栽,完全就是成為了造景,不仔細看還真不知道這是車站

 

大禹 (3).jpg

雖然已經不是廁所了,外面的「查埔」、「查某」還挺有意思的

 

大禹 (4).jpg

車站外面跟裡面售票口的地方都有詩句,看起來是要結合外面大禹國小的風格,讓裡面充滿文學風格吧~

 

但...能否將站內環境整理一下,看起來比較不會那麼像廢墟呢?

 

大禹 (5).jpg

牆壁也都斑駁了,存放的一些桌椅看起來是還有在使用,大概就是沒用到時存放在車站裡面吧

 

空間若能像台東的瑞和站那樣運用一下,我覺得會比較有意思些

 

當然,這也是因為這邊並沒有要成為景點吧,去的時候附近都只有當地居民,可能覺得我很奇怪,幹嘛來這邊?

 

大禹 (6).jpg

柵門這裡保存都還非常良好,不過後面就用了高高的牆擋起來,因為這邊還是有火車會經過

 

只是已經沒了月台,不像干城站那樣還留有遺跡

 

大禹 (7).jpg

雜草叢生啊...很可惜,沒有好好地規劃,但至少車站是有保住了

 

而且因為鐵路還有火車在經過,大概也不可能去做整理吧,就只能留在這邊

 

大禹 (8).jpg

車站上有不少的裝飾,基本上至少這車站不算是荒廢啦,還有在做利用

 

就只希望把裡面整理一下,其實可以作為不錯的觀光景點的~

 

前往方式:玉里車站→1137公車

 

玉里到光復這一帶就只有1137跟1142兩台車,班次均不多,也是要看好時間搭車前往

 

大禹站似乎因為目前道路整建,連站牌都沒有,要下車可能跟司機提醒一下

 

我那次跟司機在那邊尋了一下站牌,最後他跟我說「反正你就在這路上招手就對了」

 

附近有間加油站,如果要搭車大概就在那邊招手吧~

 

 

9. 安通車站(花蓮)

安通 (1).jpg

附近是有名的安通溫泉區,而這裡的安通車站,也是早已廢棄的車站,幾年前改成鐵馬驛站

 

但我造訪時,已經又拆掉重建了,當時正在建設中,不知道現今狀況如何?

 

安通 (2).jpg

只剩下外觀的站體,安通站的字牌當然也沒了,看照片原本應該是黃色的牆壁,看到時則是黑色

 

且還在施工中,真的也沒有能夠造訪的必要

 

安通 (4).jpg

看起來112年的10月應該就開放...了吧?

 

看google map似乎也不是這一回事,現在到底好了沒呢...?

 

其實這個站應該不太會有人搭公車來,另一側就是鐵馬道,可以從玉里車站那邊騎車過來

 

中間還會經過有名的板塊交界界碑,下次造訪應該也會來試試騎單車的方式~

 

安通 (3).jpg

留了一個「ing」究竟是什麼意義呢...?有點好奇啊

 

希望重新建造還是可以保留原本車站的模樣

 

安通 (5).jpg

旁邊有溫泉區,但絕對不是走路能到的距離,所以我也沒打算過去

 

前往方式:玉里車站→1137公車

 

只有一台公車可以到,班次也超級少,所以才說不適合搭車來,上次造訪遇到施工

 

結果得等個約兩小時才有回程公車,最後我就一路走到樂合部落一帶搭車,那邊還有7-11可以休息

 

只是大概要走個約3公里路程就是了啊~

 

 

10. 東里舊站(花蓮)

東里 (5).jpg

先前花蓮地震時,月台震垮的就是在東里車站,不過是新站的部分,舊站目前已經改成鐵馬驛站

 

而且...我真的不了解當地政府在想什麼,原本的月台還有保留,去年造訪時已經整個拆除

 

連讓人乘涼的地方都沒有,難怪連個人影都沒有...是嫌當地遊客太多嗎?

 

東里 (3).jpg

這個是第一次造訪時拍的,等一下可以對照現今的照片,以前有保留這個舊站的月台

 

底下的座位供前來的人休息,坐在這邊往前眺望,景色真的是絕美,坦白說花蓮車站的風景

 

要我推薦的話,第一名就是東里站的視野,不論舊站或新站,景色真的跟圖畫一樣美

 

東里 (4).jpg

柱子上還有留著東里的字樣,已經很模糊了

 

後面就是一整片的田地,天氣好的話,視野更是漂亮

 

東里 (6).jpg

我去的兩次天氣都是極好,熱得要命,驛站裡面有提供咖啡跟冰淇淋的簡單餐點

 

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~

 

東里 (7).jpg

當時覺得這個長在月台上面的樹真的很神奇,彷彿將月台的頂部當作盆栽一樣

 

也變成了一大特色,沒想到下次造訪時...

 

東里 (1).jpg

剩下這樣了,只有幾根柱子,完全沒有可以坐或是乘涼的位置

 

完全曝曬在烈日之下,誰受得了...?

 

東里 (2).jpg

視野是寬廣了,但更多了好幾分的寂寥...為何要拆除舊站月台,實在是不解

 

前往方式:玉里車站→1137公車,東里站下去,回頭走一段距離就到了,這邊也是一般騎單車才會來的地方

 

基本上就是從玉里→安通→東里的路線,下回有機會一定要騎車來試試~

 

 

11. 里壠驛(台東)

關山 (3).jpg

最後來到台東了,這個是舊關山車站,算是命運很好的一個車站,因為新站就在它旁邊

 

因此新站啟用後,這個站也沒有因而被拆除,而是拿去做其他用途,目前看來是成了自行車的出租店

 

但我住了關山幾天,其實沒看過這家店開,究竟是怎麼回事呢...?

 

關山 (4).jpg

旁邊有里壠驛的介紹,當時應該是100周年紀念吧,現在已經超過100年了,車站保存依然非常良好

 

舊站的外觀很漂亮,很少看到這種造型的屋頂,色調也很棒,雖然可能也是後來才改的顏色

 

但外觀本身就很特別了~ 里壠驛是最早的名稱,後來改名為關山站

 

現今也就如此沿用,舊站上面則是用這個名字

 

關山 (5).jpg

整體是有整理過,但因為改為店家使用,又沒有開放,所以也只能拍拍外觀

 

窗框與門都是用白色的色調,跟深綠色的站體搭配起來相當地適合

 

關山 (6).jpg

這車站其實也使用了很久,到2013年左右才除役,雖然我無緣用到就是

 

在我開始跑車站的時候,它就已經除役了,所以也就只能這樣遠遠眺望而已...

 

關山 (1).jpg

新站就在旁邊,不同於舊站的典雅,一樣是很有特色外觀的車站,前方有個頗大的廣場,也有單車的出租站

 

上回就是在這邊租單車的,很方便,在關山也非常適合騎單車逛逛

 

前往方式:關山車站下車,就在旁邊而已,車站周邊也是最熱鬧的地方,沒要去那裡的話,附近就可以晃晃+吃飯

 

想跑遠一點就可以租車到親水公園一帶,或是北上兩站到池上去

 

 

12. 月美車站(台東)

月美 (2).jpg

看著外觀就知道,又是一個廢棄的除役車站,只是這廢棄的狀態比我想像得還嚴重

 

先前看網路上的介紹,車站是跟大禹站差不多,跟當地居民的生活結合在一起了

 

但幾年前就被管理處圍了起來,而看起來也就只是圍起來,並沒有要整理或改建的意思

 

月美 (4).jpg

瑞和到關山之間的車站,這一段真的很長,其實中間若有多一站也不錯,雖然目前看來這邊真的也沒什麼發展

 

車站雖然狀況很糟,但後面的月台倒保存得很好,前面有保留一段鐵道,實際上現行的鐵道位置在後面

 

所以這邊是可以拍照拍到爽的鐵道,不會有車來的~

 

月美 (1).jpg

從隙縫中可以看到裡面的模樣,因年久失修,狀況可想而見是很糟

 

幾年前還是可以從車站通到後面的,現在被封起來了

 

月美 (3).jpg

只有這邊還能看到月美兩字,勉強看得出像個車站,然而整體已經變成了廢墟,雜草快佔據了站體

 

月美 (6).jpg

月台則還是很完整,里程牌是很老舊的形式,現在幾乎看不到這樣的牌子了

 

喜歡跟月台拍照的,其實這邊很適合,加上也沒啥人會來,能慢慢拍

 

月美 (5).jpg

不過跟東里舊站一樣,月台只剩下平台,沒有可以休息的地方,當天去是下著小雨,天氣不太好

 

所以沒得待太久,下次也想試著從關山騎車過來瞧瞧

 

月美 (7).jpg

前往方式:鹿野車站→8167公車,月眉站下車後,看到中月宮,繞到後面就是月美車站了

 

前面一點也有間老舊的雜貨店,那邊其實才是月美站的正面,但現在已經圍起來

 

查了一下,似乎車站本身有作整理了!這是令人開心的情報,下回去台東再找時間去造訪看看吧~

 

 

13. 檳榔車站(台東)

檳榔 (3).jpg

特殊名稱的車站,會讓人想到的是台灣人以前愛吃的檳榔,但實際上跟那個檳榔並沒有關係

 

這邊的檳榔是取自當時此地原住民部落的名稱,發音類似而成的名字,這邊也有「賓朗」的唸法

 

應該是同一個意思啦~

 

檳榔 (6).jpg

站體保存得非常好,但是...就是荒廢了,個人覺得非常可惜的一個車站

 

旁邊保存得也都很不錯,若是能整理一下,作為一個公園或是鐵道園區,其實都很適合啊~

 

檳榔 (5).jpg

這里程牌很明顯就是後來再加上去的,像前面的初音站一樣

 

這個站也是因為鐵道改建後,而遭到廢止的一站,跟下一個站 ─ 山里的命運真的大不同

 

山里明明也是超級偏遠的小站,現在則成為旅客或鐵道迷喜歡的秘境車站

 

檳榔車站則是荒廢後,被留在原地...

 

檳榔 (1).jpg

外面的路牌可以看到還是寫賓朗的,所以到底是賓朗站還是檳榔站...其實,也沒差了

 

真要正確就應該用原住民語的Pinaski車站吧~

 

檳榔 (2).jpg

這邊還印著非常悠久的標語,但感覺不是以前留下來的,後來再漆的吧?

 

現在喊反攻大陸,有些人會生氣就是...明明是原本的目標?

 

檳榔 (7).jpg

這車站其實很特別,是兩層式的組成,底下據說當年是用作員工宿舍,上層才是車站與月台的所在

 

也難怪底下看起來比較有生活感,而且以前應該也用作餐廳一類的使用?但大概也停很久了,連廁所整個都荒廢掉

 

檳榔 (4).jpg

上層的車站沒辦法進去,外面放了些鐵道用具,應該也是後來擺上的

 

旁邊的小徑就可以走到樓下去,整體的規劃還是挺不錯啦

 

檳榔 (8).jpg

外觀看也很有神祕感,實際上就真的什麼都沒有了...

 

前往方式:台東車站→8163公車,應該也有幾台816X的公車都有經過

 

只要是跑往鹿野方向的都能到,所以不難前往,附近就是住家,沒太多景點可以逛

 

安排的話就可以接續到後面的鹿野神社去,鹿野一帶很適合逛逛的~

 

 

14. 馬蘭車站(台東)

馬蘭 (1).jpg

外觀看起來跟前面的月美站很類似,但是有著不同的命運,這邊現在應該是用作文創業者的辦公室

 

看起來就是還有在使用,外頭的包裹應該也是這邊的商家使用的

 

馬蘭 (2).jpg

外頭還是有保留一端的月台,旁邊則用作自行車道,應該可以從這邊騎車前往台東舊站

 

馬蘭 (3).jpg

柱子看起來很有年代感,旁邊則改成可以休息的座椅

 

馬蘭車站現今存在於台東糖廠的後面,不過台東糖廠本身似乎也沒有太多的發展

 

當天是假日,去的時候卻沒有多少人,連店家都沒怎麼開...是我去的時間不對嗎?

 

馬蘭 (4).jpg

這里程牌雖然看來也是後來再用的,不過上面寫著的是當年新舊站並存的年代,值得留作紀錄

 

現在的台東舊站已經廢除,改為轉運站,但仍然比台東車站還熱鬧

 

台東車站作為一個大站,卻幾乎只有轉運的功能,實在有點可惜

 

馬蘭 (5).jpg

這應該也是店家的招牌,但我當天去也沒看到店家開就是了,所以不知道這個究竟是怎麼樣的商家呢?

 

馬蘭 (6).jpg

自行車道規劃得還不錯,最起碼這邊騎車應該不會很熱吧,沿路都有樹叢

 

馬蘭 (7).jpg

糖廠本身實在沒太多特色,要說的話這邊比高雄的橋頭糖廠還荒廢些...

 

同為台東的,都蘭糖廠雖然較為偏遠,但還比這邊有些生氣

 

前往方式:瀧溪車站→8135公車,台東糖廠站下車,往糖廠後面走就到了

 

雖然我當天是從尚武搭過去的,更加遙遠,這公車只有大溪站是離火車站比較近,其他的都要多走一點路

 

這邊搭公車來就真的沒什麼可以逛,頂多到糖廠吃吃冰吧,想要多逛逛可以到下一個站去~

 

 

15. 台東舊站(台東)

台東 (1).jpg

算是被好好活用的一個車站,台東在還沒有改路線時,這裡是以台東舊站的方式存在

 

現今這段鐵道已經廢除,這邊則改為台東轉運站,但仍然是台東最熱鬧的市區地帶

 

有名的鐵花村也在旁邊而已,這裡絕對比台東車站熱鬧好幾倍,廢除鐵道實在很可惜...

 

台東 (2).jpg

以前去的時候,這個外觀外面多了一層建設,有點破壞外貌,今年造訪時發現已經撤下,這樣好看多了

 

轉運站招牌雖然在這裡,搭車的地方其實要往左邊走一些,轉運站進去是鐵道藝術村的所在地

 

台東 (4).jpg

里程牌是當年還有馬蘭車站時的,原來當時的台東站是最終站啊,應該是類似蘇澳站這樣的分叉吧

 

真的很可惜已經沒有火車來這邊,要到市區這邊,都還得從台東車站搭公車過來,雖然公車很多啦

 

台東 (3).jpg

月台的保存很不錯,其實我很久以前來過這邊,當年是跟大學同學來到台東,為了辦理班遊而來先探路,順便找尋住宿

 

就這樣誤打誤撞造訪了當時還在營運的台東舊站...不過其實沒什麼記憶了啊

 

台東 (6).jpg

鐵道延伸過去就會到鐵花村那一邊,假日都有市集,十分熱鬧

 

鐵道藝術村這邊也有不少人潮,算是拍照的好地方~

 

台東 (5).jpg

也有留些舊火車的車廂在這裡,順便供人拍照,附近非常熱鬧,也有U-bike可以租借

 

關於台東舊站這邊,將來有機會再來好好介紹一番吧~

 

前往方式:台東糖廠→8132公車至終點站

 

當然這是一位我是從馬蘭站過來,若是搭火車的話,直接從台東站搭乘市區觀光循環線,就可以到達舊站

 

循環線半小時就一班車,就算不是循環線,也有不少車都會到舊站這邊

 

相信我...你也不會想待在新站,因為真的沒地方去QQ

 

 

16. 多良車站(台東)

多良 (1).jpg

好像不用我多加介紹的車站,因為這邊已經成為觀光車站許久,雖然是無法前往的車站

 

但因為絕美的海景,讓這邊成為號稱「全台最美的車站」

 

站體應該是這個,但其實也看不太出來了...

 

多良 (2).jpg

這一段很美的原因,主要就是沿著海岸線,又非常鄰近海岸線,天氣好的時候真的是海天一線的感覺

 

但其實真正美的,是要坐在火車裡面,經過這一段,會有種搭乘海上列車的感覺

 

從瀧溪到金崙這一段是最美的

 

多良 (3).jpg

這邊也是很多人會搶拍火車經過的瞬間,實際的月台現在是沒有開放的,當然火車也不會停

 

多良 (4).jpg

舊的里程牌,多良就在金崙跟瀧溪之間,現在少了這一站,所以兩站之間的距離拉很長

 

這牌子看起來也是後期再重建的,刻意用舊的形式的製作吧~

 

多良 (5).jpg

月台的特色就是那紅色的欄杆,彎曲的軌道,以及遠處的山洞

 

拍照時可以看到從隧道鑽出的列車,經過這段鐵道,再穿越過月台

 

但個人還是喜歡單拍月台啦...老實說還是希望有朝一日能開放到月台那一側去

 

多良 (6).jpg

但個人覺得多良車站這邊真的是過度開發了,除了前面拍照的地方,就是一堆的店家,都是賣食物的

 

台灣的觀光景點幾乎都跟「吃」脫離不了關係,就算這地方並沒有什麼食物作為特色,到最後還是會滿滿的食物

 

真的很希望多發展一些屬於當地該有的特色

 

多良 (7).jpg

所以個人會蠻推薦多走一點路,往上面的向陽薪傳這邊,是以前的多良國小廢除後改建的木工坊

 

這邊看火車的風景更美,人潮也較少...當時是這樣啦,現在是否還是就不曉得了

 

前往方式:金崙站→8137公車,其他如8132、8135都有停靠,車次不少

 

下去之後要爬一段山路,不算長啦,有點陡峭就是

 

而其實多良部落這邊還可以再一路往上,先前造訪還沒有再往上走過

 

下回若有去的話,應該回繼續往上走看看,說不定還會有更棒的景色~

 

 

17. 古莊車站(台東)

古莊 (3).jpg

最後一個除役車站,也是從西部搭乘南迴線過來的第一站,通常搭火車都會經過,看起來規模不小的車站...

 

當時覺得怎麼會荒廢在這裡,於是就決定找一天來探訪看看,實際看了之後...也難怪會廢除

 

實在太偏遠了啊!

 

古莊 (1).jpg

古莊車站地處尚武村,但從外部走進去,必須走上約半個鐘頭的路程,才能到達車站

 

古莊 (2).jpg

途中會經過古庄部落,車站名稱應該也是取自部落的名字吧~

 

經過部落,我就受到了當地狗兒們的「熱烈」歡迎,大概因為鮮少有旅客去吧

 

牠們像是發瘋似地狂吠,而貓咪則是感到莫名其妙地看著牠們

 

因為常在外流浪,實在無法喜歡起狗兒,就算路過而已,牠們也像是要展現忠誠心一樣地狂吠

 

尤其在這種比較鄉下的地方,有些狗甚至都沒有鍊起來,看到人經過會衝出來的

 

記得上次在枋山被眾多狗圍起來吠,但...牠們也只是吠,我都做好反擊的準備了說

 

古莊 (4).jpg

好啦,狗的事就不多聊了,古莊車站目前已經沒再使用,但整個車站保存相當良好,就是通往月台的地方封起來

 

所以也只能再車站這一側逛逛,要跨越過去的話就是違法了吧~

 

車站的佔地其實頗大的,但同時我也不禁懷疑,為何要在這麼深山的地方建造這座車站?

 

感覺使用的人也不會很多,對外交通又相當地不便,整體就像枋山車站一樣

 

枋山站能撐到現在也頗令人疑惑的啊...

 

古莊 (6).jpg

月台,保存也很良好,上頭跟車站一樣都是用方格式的磁磚搭建,搭車經過時其實非常明顯

 

也是因為這樣才引起我的注意

 

古莊 (7).jpg

隨處拍了一陣子,剛好有列車經過,就留下紀念了,當然我沒有跨越過去~

 

古莊站的前後都是山洞,其實也頗有秘境的感覺,加上這車站所在的位置,也完全是秘境感

 

但要我來說的話,它應該是我造訪過,最寂寞的車站吧......

 

前往方式:大武車站→8136公車,大武車站要到大武公車站需要走個20分鐘

 

8136同路線的8132、8135等公車都有到達尚武站,到了之後回頭走產業道路,約30分鐘的路程

 

才能到達這個隱藏的車站,真的是秘境,值得探訪~ 部落就不用了,除非很想被狗狗迎接

 

尚武站附近也有近年新建的南迴驛站可供休息

 

 

 

以上,東部地區的除役車站,當然東部地區除役的車站非常多,有許多甚至已經找不到遺跡了

 

有的則是必須做些不法穿越才能到的,這些我就沒打算去

 

目前有打算去的,像是花蓮的瑞北車站(現在也改成鐵馬驛站的樣子),台東的香蘭車站(已廢棄)等

 

但也不知道是否能順利抵達,即便掌握了地點,要是路上遇到了蕭告也是沒辦法...

 

或是有沒有人能提供那些莫名愛追人的野狗的應對方法呢?

 

好啦,之後會有另一篇是台灣西部的除役車站,相較之下就比較沒特色些

 

沒辦法,西台灣的多半都是有在使用的車站,其他的命運也都有比較好一些

 

但其實我比較喜歡東台灣大部分的除役車站這種寂寞感,這才像是它該有的模樣,不是嗎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文森 魚 的頭像
    文森 魚

    文森魚的避難所

    文森 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